正宗糍粑的做法
正宗糍粑的做法
糍粑,屬漢族小吃,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,流行于中國的一些南方地區(qū)。不同地方,還出現(xiàn)了不同的糍粑風俗,如湖南打糍粑風俗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?guī)砹苏隰亵蔚淖龇?,希望喜歡!
一、簡介與菜品特色
(相關資料圖)
糍粑(拼音:cí bā 英文名:cooked glutinous rice pounded into paste;glutinous rice cake)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。糍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或者蘆竹(因地方差異,有的也用竹來代替)搗成泥狀制作而成,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。系南方各族小吃,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(qū)流行的美食。
糍粑,是南北方各族的小吃,流行于中國南北方地區(qū):貴州、重慶、四川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湖北、廣西、陜西等省市都有,又以江西九江、福建武夷山地區(qū)最為盛行,其中又以廣西梧州的做法最為特別。安徽南部也有,主要是在重陽節(jié)的時候,作為節(jié)日食品供客人品嘗。糍粑[1] 是以糯米、土豆為主料,清浸泡后擱蒸籠里蒸熟,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綿軟柔韌,趁熱將飯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,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(或是黃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)的盤里滾動,即可取食??诟邢闾稹,F(xiàn)街頭商販多用腳踩三輪車叫賣,飯泥用保溫性能好的特制鐵桶裝放,搖動把手,飯泥從圓孔鉆出。大凡有喜事,當?shù)厝硕家黾t糖拌糍粑招待客人,以表吉利。
二、做法
糯米具體做法:糯米浸泡一天以上,濾干水,置木甑里蒸熟。爾后倒入石臼舂爛至膠狀,在干凈的器皿上灑些糯米粉,將舂爛的糯米加餡置其上揉搓,捏成小團或餅狀,還可以用特制的模具印成各種圖案,置通風干燥處陰干。陰干后可浸泡在水中,能長時期保存。如果將舂爛至膠狀的糍粑趁熱壓成大的圓餅,就要在冷卻后不久,用鋒利的菜刀將大圓餅切成小塊(2cm*6cm*10cm左右)。因為未完全冷卻切時粘刀,冷卻太久過于堅硬,切時就很費力。如在寒冷的冬天,晚上壓圓餅,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切了。食用方法很多,可油煎,可水煮,可火烤,可以同甜酒一起煮沸加糖。
土豆具體做法:土豆刮皮,清洗干凈后,用蒸籠大火蒸煮熟爛后,放置陰涼通風處讓其余溫和水蒸氣散發(fā)后,再快速倒入特制的石槽里,人工用木質(zhì)的錘子搗至細膩均勻,有很多氣泡產(chǎn)生,最后用鏟子盛到盆里,依據(jù)不同地區(qū)的飲食口味可放入白糖,芝麻(南方),陜西陜南一些地方會勾兌澆灑一些湯汁(北方),口味爽滑,細膩,相對于糯米較易消化吸收,還可以吸脂減肥,可謂是人間美味。
三、營養(yǎng)價值與食用禁忌
糯米含有蛋白質(zhì)、脂肪、糖類、鈣、磷、鐵、維生素B族及淀粉等成分,是適于溫補強壯的食品,具有補中益氣、暖脾胃的作用。溫和滋補,有補虛、補血、健脾暖胃、止汗等作用。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"反胃、食欲減少、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汗虛、氣短無力、神經(jīng)衰弱,肌肉無力,體虛神疲,妊娠腹墜脹等癥。糍粑熱量高,能夠給人體補充能量。糍粑里糖分高,加上本身熱量高,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,能提高人體免疫力。
用糯米與當歸、枸杞等制成的酒,也能滋補、健身和治病,經(jīng)常飲用,具有壯氣提神、美容益壽、舒筋活血的功效。
飲食禁忌:由于糯米不易消化,如果患有胃炎、十二指腸炎、消化道炎等,應該少食。同時由于是甜食含糖分較多,因此糖尿病人不宜食用。
四、打糍粑
打糍粑,漢族節(jié)日風俗。流行于中國南方地區(qū)。貴州,重慶,四川,江西,湖南,福建,湖北,廣西,陜西等省市都有,又以江西吉安、福建武夷山地區(qū)最為盛行。安徽南部也有,主要是在重陽節(jié)的時候,作為節(jié)日食品供客人品嘗。糍粑是以糯米,土豆為主料,清浸泡后擱蒸籠里蒸熟,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綿軟柔韌,趁熱將飯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,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(或是黃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)的盤里滾動,即可取食??诟邢闾稹,F(xiàn)街頭商販多用腳踩三輪車叫賣,飯泥用保溫性能好的特制鐵桶裝放,搖動把手,飯泥從圓孔鉆出。大凡有喜事,當?shù)厝硕家黾t糖拌糍粑招待客人,以表吉利。
土家人
土家族人普遍流行著一種過年“打粑粑”的習俗。土家人素有“二十八,打粑粑”的說法。每逢春節(jié)來臨,農(nóng)歷臘月二十八,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,所謂打糯米糍粑,據(jù)當?shù)剜l(xiāng)土志書記載:“系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,壓成團形,形如滿月。大者直徑約尺5,尋常者約4寸許,3至8分厚不等。”打糯米糍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,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漢打,兩個人對站,先揉后打,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。做粑粑也很講究,手粘蜂臘或茶油,先出砣,后用手或木板壓,要做得玉圓光滑,講究美觀。[1]
客家人
客家人普遍有吃糍粑的習慣,無論平時或年節(jié)。一般是用糯米粉加水煮成糊,然后用手搓成長條,再用刀切或用手摘成一大粒一大粒的糊團,再加白糖(紅糖)及花生碎?;煺?,糍粑即成。但在揭西、五華、陸河、陸豐一帶客家山區(qū)卻另有一種糍粑的制作方法,叫“打糍粑”。它的制作過程是:先把糯米蒸熟后放在石臼里,然后用一根大木棒反復用力往臼里夯,一直要把糯飯搗成糊狀為止。這一過程往往要由幾個有力氣的人輪流操作。此后的作法和前一種糍粑的作法一樣。這種制作糍粑太花力氣,所以叫作“打糍粑”。但它比前一種糍粑好吃得多,所以人們喜歡“打糍粑”。
詞條內(nèi)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(yī)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?qū)I(yè)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