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日社區(qū)商務文化的解讀
中日社區(qū)商務文化的解讀
下文試著從中日文化的對比來看社區(qū)商務的文化基因,提供給大家閱讀參考。
(相關資料圖)
供求分離后的供求一體化,協(xié)調方式主要有兩種。一種是用市場的法則,一種是用管理的法則。市場法則和管理法則的區(qū)別在哪里?管理法則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進行資源配置的,包括利益分配;市場法則做不到,它是一買一賣的關系,最多是年度購銷協(xié)議等。日本公司為什么做得到用管理法則來協(xié)調?因為日本公司一直有這樣的文化。
日本人自德川幕府時期,就開始安排所有的人,上邊是天皇,下邊是幕府,再底下大明,然后安排農工商武士,維持了400年,一直到明治維新革命。他用管理的方式,來安排每一個人的生活,每個階層和階級的生活。武士是不能與農民和商人通婚的,有規(guī)則在里邊。于是他們形成了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的格局。這是他們的文化基因。
我們是“非劉毋王”。劉邦說我一定要姓劉的人才能封王,其他非劉姓的最多是諸侯。王都是有領地的,他要讓這些王去守領地,比如長沙王,那等于是一國君。要是像韓信,想要封齊王,最后是死無葬生之地的。中國是同姓氏,血脈的關系,日本不是。
日本是只有貴族有姓氏,但它包容,把打工的、干活的編成一個家,異姓家。所以接近那些貴族的人,他們就有姓名。一直到明治維新,很多人都是沒有姓的。都靠著別人,在別人前面叫前藤,在后面叫后藤,在左邊叫左藤,最后還離得更遠一點的,在墳墓邊的叫大冢,在小島上叫小島,在大島上叫大島,在松樹底下叫松下。他是這么來的,臨時抓一個,起了個名字??此上戮椭?,貧民出生。所以大部分人是沒有姓名的。
他們把這些沒有姓名的人,全部編成莊園當中的一個家族,形成共同體,所以在血緣上是不排斥的。中國人不一樣,比如你給兒子買東西,沒有感覺,但給鄰居家兒子買東西,怎么都要算一算,這是血緣當中的事情。所以德魯克說了,日本的文化是企業(yè)家族;中國的文化是家族企業(yè)。所以豐田才能發(fā)展出一套共同體的概念,他在共同體中建立產(chǎn)業(yè)關系。
所以你看,神谷正太郎是怎么建立網(wǎng)絡的。他到附近去看,這些人不錯,然后交一朋友。他干這事。然后問你有沒有興趣做我的經(jīng)銷商。干不來怎么辦?沒關系,我教你。一開始就是共榮圈。說我們倆要是不認識,那好,咱先交朋友,朋友交透了,再一起談,而不會說現(xiàn)在有渠道了,挑一經(jīng)銷商。他不干這事。所以你看,到后來,雷克薩斯起來的時候,他都是在經(jīng)銷商里找對他理念認同的經(jīng)銷商,而絕不會說從現(xiàn)在渠道上,研究渠道長度、寬度、扁平度。他和西方人不一樣,西方人是利潤導向,日本人不是。日本人是企業(yè)價值導向,生存法則。歐美人是移民國家,全世界什么事情都可以合作,而日本人是下圍棋的。
所以,中國很多企業(yè)做法是打麻將的,看住對家,管住下家,還看住上家,我要胡不了誰都別想胡。所以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是不一樣的。他在構建網(wǎng)絡的時候,往往先找的是那些紳士,德高望重合得來的,然后把他們變成經(jīng)銷商。他一開始就是建社區(qū)的。就算干不成大事,在一起也是朋友。
所以豐田才會有今天,他不會去算小賬的。他算的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,能夠一直活下去,是生存法則。他跟美國多民族、移民國家不一樣,他是單一民族,很容易去構建這種共生共榮關系。我接觸日本企業(yè)生存之道,就知道社區(qū)的重要性。
于是他們就有了管理的合法性,有管理背后的道義支撐。我既然來找你,我跟你之間是有道義的。義理。所以他們是絕不會輕易拋棄你的"。虧損了,我們一起忍著,發(fā)財了,我們一起分享。所以我在日本公司(崗村)待的時候,有個清潔的小伙子,從他爺爺那輩就開始給公司干這事,爸爸還干這事,他絕不會背叛。除非你干的不好,我才換你,而且我不會馬上換掉你,我得告訴你怎么干才行。這中間是有義理的,雙方尊重的是義理。我說我現(xiàn)在要發(fā)展,所以我給你的利益少一點,以后我們的利益更大。這是管理法則。所以管理法則背后,其實就是道義,在華為就叫基本法。然后和大家約定,就取得了合法性的基礎。
像日本公司,先構建起人與人之間長期的利益關系。這是豐田公司構建的,一開始建立在道義的基礎上,所以一開始不是市場法則而是管理法則。它影響和支配別人的力量已經(jīng)存在了,彼此是有長期承諾的。日本人相信這種承諾,所以建立了這樣的信任,背后是我對你的認同,符合管理的法則。
詞條內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(yī)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(yè)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