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歷史
新加坡歷史
魚尾獅: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早期的歷史記載并不多,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。古時新加坡的馬來語名為Negeri Selat。公元3世紀,中國將新加坡叫作“蒲羅中”,即“半島末端的島嶼”。《新唐書》稱“薩廬都”,《宋史》稱“柴歷亭”,如今新加坡仍有華人稱新加坡為石叻,這些名字都是“Selat”的對音。史料記載,1320年,元朝派人到“龍牙門”尋找大象,1325年龍牙門派使臣到中國?!褒堁篱T”就是新加坡南岸的海峽,古稱Selat Panikam,今天的岌巴港(Keppel Habour)。1330年,中國元代航海家汪大淵首次來到新加坡島,在所著《島夷志略》一書中將之稱為單馬錫,據(jù)他記載當(dāng)時已經(jīng)有華人居祝在該書中還記載“近年”速古臺王朝曾派七十多艘兵船攻打單馬錫,一月不下。繪制于明代宣德五年(1430年)的《鄭和航海圖》稱新加坡為淡馬錫,1365年的《爪哇史頌》也把新加坡叫做“淡馬錫”(Tamusik,海城)的。類似的名字還出現(xiàn)在同一時期的一份越南文獻上。單馬錫、淡馬錫都是馬來文Tamasik的對音,來自梵文tamarasa(黃金)。一直到14世紀末,梵文名字Singapura(意為“獅城”)才首次出現(xiàn)。
暹羅(即今天的泰國)以及位于爪哇島的滿者伯夷(Majapahit Empire)曾爭奪著新加坡的控制權(quán)。根據(jù)馬來文獻《馬來紀年》(Sejarah Melayu)的記載,新加坡在一次與滿者伯夷的戰(zhàn)爭中失敗。但是后來一名巨港(Palembang)的三佛齊王子,Iskandar Shah,殺了當(dāng)?shù)氐念I(lǐng)袖,并自己宣布成為Singapura(新加坡)的新統(tǒng)治者。此后不久,他就被趕走,目前并不清楚到底趕走他的是暹羅人還是爪哇人。之后他逃亡北方馬來半島的麻坡(Muar),并在那里建立了馬六甲蘇丹國,而新加坡則是蘇丹國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【資料圖】
現(xiàn)代新加坡的建立
18世紀中葉,英國正在擴張其在印度的版圖以及與中國的貿(mào)易。他們急需找到一個能夠讓其船只停泊、維修的港口,以在與荷蘭人的貿(mào)易競爭中取得優(yōu)勢。因此,他們在檳城(1786年)和新加坡(1819年)建立了貿(mào)易港,并從荷蘭人那里搶得了馬六甲(1795年)。
1818年末,印度總督哈斯丁勛爵(Lord Hastings),決定授權(quán)明古連(Bencoolen)總督斯坦?!とR佛士爵士(Sir Thomas Stanford Raffles)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(mào)易港。1819年1月29日,萊福士在考察了附近島嶼后登陸新加坡。第二天,他就與Temenggong Abdu"r Rahman簽訂了初步的協(xié)定,在當(dāng)?shù)亟⒁粋€貿(mào)易港。雖然Temenggong是實際的統(tǒng)治者,新加坡是柔佛-廖內(nèi)-龍牙(Johor-Riau-Lingga Sultanate)馬來蘇丹國的一部分。柔佛蘇丹Abdul Rahman在前一年已經(jīng)和荷蘭人簽訂了條約,他的王國其實已經(jīng)處于荷蘭的統(tǒng)治之下。顯然萊福士面臨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。
但是,萊福士知道柔佛內(nèi)部對這位新蘇丹的合法性有很大的`分歧。Abdul Rahman蘇丹是前一位蘇丹的小兒子。萊福士成功地將被流放的長子Tengku Hussein偷渡回新加坡。1819年2月6日,萊福士宣布Tengku Hussein成為受大英帝國所承認的柔佛蘇丹。一份新的正式條約簽署,授權(quán)英國在新加坡合法地設(shè)立工廠。該舉動遭到荷蘭的馬六甲以及爪哇總督的強烈抗-議。
英國政府在1819年8月之前并不知道萊福士與荷蘭人的沖突。而當(dāng)他們知曉時,新加坡已經(jīng)成為英國重要的一塊殖民地。更何況,英國曾經(jīng)在拿破侖戰(zhàn)爭中對荷蘭有恩惠。到1820年時,新加坡開始為英帝國產(chǎn)生利潤,三年后,新加坡的貿(mào)易額已經(jīng)超過檳城。1824年,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地得到確立,2個新的條約正式簽署。
第一個是1824年3月的《英荷條約》(Anglo-Dutch Treaty)。根據(jù)此條約,荷蘭撤銷所有對英國占領(lǐng)馬來亞、新加坡的反對意見,并將他們在馬來半島和印度的所有基地讓給英國人。作為回報,英國同意將其在蘇門答臘的基地讓給荷蘭。在馬六甲海峽中劃出一條分界線,兩國各自取其南北兩端。該條約也有效地削減了柔佛蘇丹國的影響力,它的國土被分成三份:位于馬來半島的柔佛以及新加坡(已經(jīng)正式屬于英國),和廖內(nèi)群島(由荷蘭控制,今天是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)。
第二個條約是8月與蘇丹Hussein和Temenggong Abdu"r Rahman簽訂的,兩個人同意將島嶼的管轄權(quán)讓給英國,而因此他們獲得了更多的現(xiàn)金回報。
海峽殖民地
新加坡、馬六甲和檳城三個英國位于馬來半島的殖民地,于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,受到英屬印度當(dāng)局的管轄。到1832年,新加坡成為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。1867年4月1日,海峽殖民地正式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,由位于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。
隨著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發(fā)展以及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,新加坡成為航行于東亞和歐洲之間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。1870年代前后,隨著當(dāng)?shù)叵鹉z種植業(yè)的發(fā)展,新加坡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。到19世紀末,新加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,1873年到1913年間,當(dāng)?shù)氐馁Q(mào)易增長了八倍。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也吸引了區(qū)域內(nèi)的移民。到1860年,人口已經(jīng)增長到80,792,其中華人占到61.9%,馬來人和印度人分別占13.5%和16.05%,其他人種,包括歐洲人,則占到8.5%。1921年,英國在新加坡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,之后又補建了一個空軍基地。小島一片繁榮與平靜的景象。
詞條內(nèi)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(yī)學(xué)等領(lǐng)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(guān)領(lǐng)域?qū)I(yè)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