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師資格證考試內(nèi)容及考試科目(2) 快播
教師資格證考試內(nèi)容及考試科目
(資料圖片)
教師資格證考試復習計劃
1、有所側重
教師資格筆試有2個科目(中學是3個),并且要求筆試所有科目合格后才能報考面試。對于考生來講,最好的是一次性通過所有科目,這樣是最省時省力的,這就要求不能有“瘸腿”科目,因此如果感覺哪一科較弱就需要側重復習。各科都不錯的考生也要有所側重,實現(xiàn)邊際效用最大化,也就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能帶來最大好處的地方。
2、階段劃分
復習時間或長或短,總有一定時間段的。為此必須將其劃分成不同階段,反復進行幾輪復習,并針對不同階段的特點安排復習任務,按部就班,有條不紊,確保備考科目齊頭并進。
3、計劃相互配套
整體復習規(guī)劃精確到月份就可以了,不要過于細致。進一步的安排由階段復習計劃和單科復習計劃來完成,它們應該詳細列出每周的復習任務和進度。最后制訂相應的日計劃。制訂日復習計劃不能將時間分割得太零碎,起碼應該以兩個小時為單元來分配復習時間。也可跟著名師走,告別盲目備考!
4、結合個人實際
每個人必須在制訂計劃前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:總體復習量有多大?需要多少時間來復習?哪個科目或哪個模塊是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?我目前的水平和目標的差距是多少?做題什么時候做、做多少才夠?等等。
5、靈活變通
計劃一旦制訂出來,就必須堅決執(zhí)行,然而適當?shù)撵`活變通也是必要的。例如根據(jù)已完成的復習情況來調(diào)整計劃,強化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;或者根據(jù)自己空余時間的情況及時修訂計劃等。
優(yōu)秀教師資格證考試心得感受
面對統(tǒng)考的筆試和面試我們要首先積累一些經(jīng)驗,做到心中有數(shù),運籌帷幄。
一、筆試的部分:
1、綜合素質(zhì)——主要是考語文常識,其中選擇題考一些人文知識,簡答題閱讀材料談理解即可,作文占整個卷面一半的分。所以中學語文底子好的同學基本可以過線(120總分,70是合格線)語文底子好一點的,靠著知識積累,不做準備也能過。如果不是,最好買題庫自己做一做。
2. 教育知識與能力——考的是教育學心理學的一些概念專業(yè)知識。筆者基本是靠著良好地心態(tài)和自己個人的理解來對待這門考試的。其中的選擇題和簡答題應該是標準答案的,這門考試最好準備一些專業(yè)資料一般都能用上。主觀題可以靠自己的文筆。
3.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——即學科專業(yè)知識。這個一般也不用準備,考的就是專業(yè)知識。最后一部分是一個教案,教案的基本程序還是要清晰的。筆試總結與建議:通過筆試對于專業(yè)知識比較扎實,文筆較好的同學來說不是難事。如果能有時間準備復習下當然是最好不過。應試最重要的還有態(tài)度,即使考試中碰到了很多不確定的題目也要端正態(tài)度,認真答題,寫出自己的答案,閱卷者多少會給點分的.。尤其是主觀題并沒有標準答案。
二、面試的流程:
抽簽等候—抽試講課題等候(可看題不可動筆)約20分鐘—備課20分鐘—面試20分鐘
1、先回答兩個問題。主要是考察面試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,跟教學不一定相關。筆者抽到其中一題是談談對“親其實,信其道”的理解。由于當時沒完全聽清就脫口而出答案,講了一通對“親其師,信其道”的理解。面試完回想起來才驚覺回答偏差了。面試官一開始聽到筆者的答案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,但是筆者當時不知情,一直講的鏗鏘有力非常順暢。所以雖然有所偏差,但是依然展示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與一定的理解能力。并且,面試的主環(huán)節(jié)還是在于接下來的試講。所以對于問題回答,同學們最好淡定對待分析全面,也不要犯筆者這樣逞一時口快的能。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主要是展示第一印象。
2.模擬上課試講。由于備課時間短,筆者勾畫了一節(jié)課的大致內(nèi)容,講課時盡量完整呈現(xiàn)一個課,并且展示出層次感。
3.試講后答辯。筆者對于教學的構想受到了三位面試官中一位的詬病。這位考官坐中間,估計是主考官,負責提意見。筆者答辯時講了自己設計課程的意圖,同時感謝并默認老師的意見。右邊的考官一直做記錄,在筆者被質(zhì)疑時提出不同意見,提到了筆者設計意圖的優(yōu)點,非常感激之。左邊的考官主要負責計時及問題的抽簽。面試總結與建議:面試時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,聲音洪亮,口齒清晰,回答問題篤定自信。無論準備充分與否,都不要怯場。受到質(zhì)疑時也不要氣餒,適度辯解加謙虛感謝。去考試的同學很多都是新手,在經(jīng)驗老道的考官面前都會有所不足,所以不需害怕不完美只需展現(xiàn)積極的一面。筆者的態(tài)度是可以沒有比別人更豐富的實踐經(jīng)驗,但不能沒有比別人更積極的精神。
將這些經(jīng)驗和大家交流希望會幫助大家,祝大家考試順利。
詞條內(nèi)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(yī)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(yè)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