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車行駛中剎車失靈的應對方法
汽車行駛中剎車失靈的應對方法
行車途中,最怕的就是剎車突然間失靈,稍一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車毀人亡,所以掌握點應急方法,以備不時之需,提前打好預防針或許就能化險為夷,逃過一劫。
沒有剎車時的應對方法:
(資料圖片)
1.根據(jù)路況和車速控制好方向,脫開高速擋,同時迅速轟一腳空油,將高速擋換入低速擋。這樣,發(fā)動機會有很大的牽引阻力使車速迅速降低。另外,在換低速擋的同時,應結(jié)合使用手剎,但要注意手剎不能拉緊不放,也不能拉得太慢。如果拉得太緊,容易使制動盤“抱死”,很可能損壞傳動機件而喪失制動能力;如果拉得太慢,會使制動盤磨損燒蝕而失去制動作用。
2.利用車的保險杠、車廂等鋼性部位與路邊的天然障礙物(巖石、大樹或土坡)摩擦、碰撞,達到強行停車脫險的目的,盡可能地減少事故損失。
3.上坡時出現(xiàn)剎車失靈,應適時減入中低擋,保持足夠的動力駛上坡頂停車。如需半坡停車,應保持前進低擋位,拉緊手制動,隨車人員及時用石塊、墊木等物卡住車輪。如有后滑現(xiàn)象,車尾應朝向山坡或安全一面,并打開大燈和緊急信號燈,引起前后車輛的注意。
4.下坡剎車失靈,不能利用車輛本身的機構(gòu)控制車速時,駕駛員應果斷地利用天然障礙物,如路旁的巖石、大樹等,給汽車造成阻力。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形、物體可以利用,緊急情況下可將車身的一側(cè)向山邊靠攏,以摩擦來增加阻力,逐漸地降低車速。
5.車輛在下長坡、陡坡時不管有無情況都應該踩一下剎車。既可以檢驗剎車性能,也可以在發(fā)現(xiàn)剎車失靈時贏得控制車速的`時間,也稱為預見性剎車。
坡時沒剎車的處理方式:
1,平時開車時養(yǎng)成下坡時先小帶一腳剎車,試試有沒有剎車的良好習慣。一發(fā)現(xiàn)沒剎車了,此時一定要冷靜,千萬不要驚慌失措,要沉著應對。首先按下雙蹦燈警告后車,如果車速不是太快,試著先拉手剎看看能不能把車速降下來,拉手剎時一定要注意:不要拉的過快,過死,如果一把拉死手剎,由于車速,慣性等原因,很可能將鋼絲繩蹦斷,那就更完了!一定要緩緩用力,慢慢的將手剎車拉死,有效最好,如果沒效果的話,就要另想辦法了。
2,拉手剎未果,這時就要試著搶檔,看看能不能將鐺位從高鐺搶到低檔。不知道大家學車時師傅有沒有教過“兩腳油門”進退檔法?或者有學過但老師沒教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的?其實那是搶檔時最佳的操作方法,具體是大腳轟一腳油門,退檔,再轟一腳油門,進檔,因為下坡時如果沒有剎車,由于慣性使然,車速越來越快,變速箱已經(jīng)很難開合,大多搶不進低檔位,用這種方法還有一線希望,冀著大腳給油,轟開同步器,強行推進低檔位,使車速慢下來再配合手剎的使用,慢慢將車子停下。
3,如果還不行,低檔搶不進去的話,也不要慌,這時就要認真觀察路況,看看左右是否有山,如果有,這是最好的,最好是靠右邊的山,(因為油邊相對來說對自己的傷害會小點,能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)將車子方向慢慢開向路邊,兩手死死抓著方向盤,蹭向山體,注意:是整個車體和山體的刮蹭,而不能一頭沖進去,那樣不死也差不多了!!!一定要用右面整個車身的面積和山體接觸,增加摩擦力,使車子更快的停下。還要注意一點,兩手一定要握緊方向盤,以免方向盤的抖動,打傷手骨。
4,如果右面沒山,而是靠駕駛室這邊有山的話,也只能往這邊靠了,這時需要注意的是,不要一把方向就靠死山體,而要靠一點,方向又回打一點,讓車子從新回到路面,再往山上靠一把,又回拉一把,以免一把靠死,使駕駛室變形,對駕駛員造成傷害。
5,如果兩邊都沒有山體可以依靠的話,就要看看路邊是否有樹木可以利用了,如果有的話,處理方法也一樣,再沒有就看看附近有沒有什么建筑物可用?總之方法大致如上,靈活應用就是了。
6,如果都沒有的話,由于車速越來越快,一時間又無法停下,在路上難免碰到前車,這時危險也就更大了,必須時刻注意鳴笛,看看前車是否有讓過的跡象,如果讓出足夠的道路,先行沖過去再說,如果很勉強的話,不要強行沖過,這時只好兩敗俱傷了,往前面的車子屁股硬撞(可不要往大貨上撞哦,那是必死無疑的!),既然撞上了,就不妨多來幾次,直至停下為止,活活,可能不怎么厚道,但為了保命,事急從權(quán),也顧不得許多了。
7,假如以上所有條件都不具備的話,如是直路倒還無所謂,先跑著再說,說不定前面就上坡呢?那可就萬事大吉了,如果命不好碰到彎道,這時就要看看車速有多快了,有把握過彎的話,盡量過,如果實在車速過快,根本不能過的話,這時就要看看有沒辦法“軟著陸”了,如果路基下面不是很深,又有沙灘,軟土地什么的話,只管往前沖了,相信傷害也不是很大,至少總比拐不過彎來,造成翻車好點。如果兩邊都是萬丈深淵的話,那只好多念幾遍“阿彌駝佛”了!
詞條內(nèi)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(yī)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?qū)I(yè)人士。